CentOS 启用EPEL仓库
EPEL仓库地址 https://fedoraproject.org/wiki/EPEL   yum install https://dl.fedoraproject.org/pub/epel/epel-release-latest-7.noarch.rpm 或者 wget http://dl.fedoraproject.org/pub/epel/epel-release-latest-7.noarch.rpm rpm -ivh epel-release-latest-7.noarch.rpm 查看仓库 yum repolist 临时启用 yum --enablerepo=epel install htop 永久启用仓库 yum-config-manager --enable epel
thumbnail
5 个用于 SOHO 的 Linux 服务器发行版
2019-01-29 from--https://linux.cn/article-10490-1.html?utm_source=rss&utm_medium=rss Jack Wallen 为 Linux 服务器发行版提供了一些可靠的选择,绝对值回票价。 啊,这个古老的问题:哪种 Linux 发行版最适合做服务器?通常,问这种问题时,所浮现出来的标准的答复就是: RHEL SUSE Ubuntu 服务器 Debian CentOS 然而,假如你将眼界放得更宽(不将服务器只看做是 IDC 托管的那种互联网服务器时),可能答案会有点不同。我准备稍微来点不同的。我想做出一个满足入选标准的发行版列表,这些发行版不仅是优秀的候选者,而且易于使用,可以为你的业务中的许多功能提供服务。在某些情况下,我选择的是一些替代品,可以取代其它需要一些工…
目录级别的冗余存储:SnapRAID
2018-03-08 from--https://wzyboy.im/post/1186.html 在数据存储领域,「备份」和「冗余」是两种常见的数据保护策略。两种策略各有不同的使用场景,对于重要数据,两者一起使用自然是最好了。本文介绍使用 SnapRAID 实现灵活的数据冗余存储。 以下两篇文章与本文内容有联系,推荐阅读: BorgBackup —— 增量备份方案 使用 mergerfs 合并多块硬盘的剩余空间 一、神奇的奇偶校验 小时候一直觉得 WinRAR 的「恢复卷」功能非常神奇。比如有一个 100 MiB 的压缩文件分成 10 个分卷,每个 10 MiB,创建者又创建了 3 个恢复卷,每个也是 10 MiB。当复制、分发这些卷的时候,如果因为数据传输、磁盘存储等各种原因,导致 10 个数据卷中有部分文件损坏或丢失,只要损坏或丢失的…
thumbnail
CentOS上最佳的第三方仓库
2017-05-20 from--https://www.linuxidc.com/Linux/2017-05/144018.htm 从 Software Collections、EPEL 和 Remi 获得可靠的 CentOS 新版软件。 在 Red Hat 企业 Linux(RHEL) 上,提供那些早已老掉牙的软件已经是企业级软件厂商的传统了。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懒,而确实是用户需要。很多公司像看待家具一样看待软件:我买一张桌子,能用一辈子,软件不应该也这样吗? CentOS 作为 RHEL 的复制品有着同样的遭遇。虽然 Red Hat 还在为这些被厂商抛弃的过时软件提供支持、修补安全漏洞等,但如果你的应用依赖新版软件,你就得想办法了。 我在这个问题上不止一次碰壁。 LAMP 组合里任一个组件都需要其它所有组件能与其兼容,这有时就显得很麻烦…
thumbnail
tmux:适用于重度命令行 Linux 用户的终端复用器
2019-01-27 from--https://linux.cn/article-10480-1.html?utm_source=rss&utm_medium=rss tmux 是终端复用器terminal multiplexer的缩写,它允许用户在单个窗口中创建或启用多个终端(垂直或水平),当你处理不同的问题时,可以在单个窗口中轻松访问和控制它们。 它使用客户端-服务器模型,允许在用户之间共享会话,也可以将终端连接到 tmux 会话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轻松移动或重新排列虚拟控制台。终端会话可以从一个虚拟控制台自由切换到另一个。 tmux 依赖于 libevent 和 ncurses 库。tmux 在屏幕底部提供了一个状态行,它显示当前 tmux 会话的有关信息,例如当前窗口编号、窗口名称、用户名、主机名、当前时间和日期。 启动 t…
raid的缺点
from--https://www.v2ex.com/t/131279 我说下raid的问题吧。任何一个数据保护技术都会有优点以及缺点,怕的就是你什么都不知道,以为用上就100%安全了,等真出问题才发现数据不能用。就raid5来说,在硬件raid卡上有一个经常碰到的原因就是rebuild的时候出现第2块盘出问题。原因就是某块或者某几块盘上有极少量数据出现坏道,但raid卡又不知道。当整个阵列开始rebuild的时候,这隐藏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。有坏道的磁盘会重复读取损坏的区域,尝试读取数据,这个时间往往在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(对应到单盘系统,你会觉得忽然系统卡了)。但raid卡有一个响应时间判断,超过24秒(好像是这个值)磁盘没响应的话就会将这个盘判断为故障盘,将其踢出阵列。这就是为什么raid5在做rebuild的时候经常出现所说的丢第2块盘…